
過了一會兒,一位朋友講了一件文壇往事:
1962年,作家劉白羽由北京到上海治病。事先他的長子濱濱正患風濕性心髒病,他放心不下,便讓濱濱也到上海看病。遺憾的是,因為治療效果不佳,濱濱的病情不見好轉,他本人也要回到北京。萬般無奈的劉白羽隻得讓妻子汪琦送病危的兒子回家。母子倆回北京的當天下午,劉白羽心猿意馬,煩躁不安。這時,巴金、蕭珊夫婦來到了劉白羽的病房。兩人進門後,誰都沒有說一句話,默默地坐在沙發上。其實他們非常了解濱濱的病情,都會在為他擔憂,生怕路上發生意外。病房裏靜靜靜的,巴金伸手握住了劉白羽微微發顫而又汗津津的手,輕輕地撫摸。蕭珊則一邊留意劉白羽的神情,一邊望著桌子上的電話。突然之間之間之間,電話鈴響了,蕭珊忙搶在劉白羽之前拿起發話器。當電話中傳來汪琦母子已平安到達北京的新聞後,三個人長長地舒了口氣,臉上都露出了笑臉。
原來,巴金估計那天北京會來電話,怕有噩耗傳來,劉白羽承受不了,於是攜夫人蕭珊專門前來陪伴他。當兩人起身告辭時,劉白羽執意要送到醫院門口,他緊緊地握著巴金的手,一再表示感謝。巴金卻擺了擺手,淡淡地說,沒有什麽,正好有空,隻想陪你坐一坐。
聽完這個故事,小屋裏安靜了許多。大家心裏曉暢,在巴金夫婦心細如發、體貼入微的行為麵前,所有關於朋友的話語都顯得蒼白無力。在最沮喪、最無助、最困頓、最陰鬱的時候,那個願意陪你坐一坐的人,才是你真正的朋友。


相关文章




精彩导读




热门资讯
关注我们
